勵志經典--哈佛凌晨四點半
哈佛,每個學子心中的殿堂。作為世界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他們中有8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30位普利策獎得主以及各行各業的精英。到了哈佛你就會知道,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了更多努力的人。
英國一家電視臺曾做過一期題為《凌晨四點半》的專題節目,內容講的是,在一個普通的凌晨四點半,哈佛圖書館內,已經坐滿了靜靜看書、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問題的哈佛學子……哈佛的老師經常告誡學生:“如果你想在進人社會后,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并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么你在哈佛學習期間,就沒有曬太陽的時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在感嘆哈佛為什么能夠成為培養精英的搖籃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勤奮努力過?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付出,那么在該收獲的時候就沒有收獲。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即使在半夜或者凌晨,整個校園也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座不夜城。餐廳里,圖書館里,教室里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感染著哈佛的每一位學子。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 4門課 ,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 32門課并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而且,哈佛的作業量很大。學生課后要花很多時間看書,復習案例。 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 ,否則,你是無法融人到課堂的教學中的 。由于哈佛學生的勤奮努力,在哈佛的校園里,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學生,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學生呼呼大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學生實在是太累了。
究竟是什么讓哈佛的學子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 ,這樣勤奮努力地學習呢 ?哈佛圖書館墻上的20條訓言似乎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發人深省。
1.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
2.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去世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早的時候 。
4.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
6.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
7.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
8. 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呢?
9. 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
10.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
1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
12.時間在流逝 。
13.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
14.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是忠于現實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第 一 章 立志要趁早:做 10 年后的人
你在為誰讀書
勞倫斯 .H. 薩默斯校長說 :“ 我曾經建議哈佛的學生們每天都問自己一個相同的問題 :我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學習動機 ,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難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所以,對這些學生來說,不解決為什么學習的問題,看不到學習的必要性,就永遠也不會具有學習的動力。” 確實,如果我們不明白自己學習的動機,不明白讀書的目的,就會把學習當成負擔,把讀書當成任務 。
認識你自己,為無知而求知
一直以來 ,哈佛都是全世界眾多學子向往的學府 ,能夠在那里學習的學子必定是鳳毛麟角,可是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學生,他們習慣揣摩別人的心理,對別人了如指掌,對自身的能力卻沒有全面的認識。哈佛的教授們總是善意地提醒學生說:“認識你自己,為你的無知而求知。因為只有自知的人,才能知曉他人。”
對于“自我認識”這個話題的探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 年:特爾斐被認為是迄今古老的城市,它建于帕納索斯山脈的斜坡上 。阿搜羅神廟是這座城市里受敬仰的神廟之一 ,在這座神圣的寺廟的墻壁上寫著七位圣賢的箴言。 其中有一條就與自我反省和自我節制有關,它就是“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學之父蘇格拉底甚至將它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自我認識”是我們達到身心平衡的關鍵。當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在了解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中的一些成為了我們個性的一部分,而且難以改變,而我們總是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基于這個原因,自我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
哈佛大學第 22 任校長洛厄爾曾經說過 :“ 認識自己能夠做什么固然重要, 但認識自己不能做什么更為重要。”雖然羅斯福的演講中并沒有任何驚人之處 ,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嚴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 ,然而在當時 ,他卻是人們眼中出色、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羅斯福在面對自己的缺陷的時候,并沒有退縮和消沉 ,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正確地評價自己,為自己的無知而求知,在困境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 ,變為扶梯, 從而登上名譽。同樣的,對于青少年來說,要發現自己的缺點,進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剖析,不單單是找出優點、肯定成績,更關鍵的是要把自我剖析的手術刀滑向心靈的深處 ,對心靈進行懺悔式的追問:我的缺點到底在哪里?明天我將如何努力?哈佛有一句格言說得很好:一個目光敏銳 ,見識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認自己有局限性,那他離完人就不遠了。
對于盲目的船來說,所有鳳向都是逆風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跟蹤調查,被調查的人都是一群智力、學歷、生活環境等差不多的青少年。從600 份的調查中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60% 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 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正如赫伯脫所說:“對于盲目的船來說,所有風向都是逆風。” 現實生活中,許多青少年寧愿選攆隨搜逐流的游吃式生活,也不愿意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所以他們一直迷茫地走在沒有目的地的道路上。因為迷茫,他們感覺到了空虛,于是他們利用所有的時間來追求享樂 ,參加對己對人都無益的活動,在嬉笑怒罵中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其實,但凡青少年,他們都知道明確的目標才是成功的基礎 。在開始行動前,他們會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而不會盲目地前行。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么走,哪些事做,該怎么做,哪些事無足輕重,進而可以避重就輕 、高效地做事。古希臘哲學家彼得斯曾經說過:“ 需有人生的目標,否則精力全屬浪費。” 許多年以前,鹽湖城有一位勤勞節儉的年輕人。他常常受到朋友和鄰居們的贊美。但他的一項舉動使他的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他從銀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紐約參觀汽車展,回來時買了一輛新車。更糟糕的是,當他回到家之后便立刻把車停到車庫中,并將每個零件都拆卸下來。在研究完之后,他又把車子組裝起來。
朋友和鄰居們都認為他的行為實在太不正常了,而當他一再重復拆卸組裝的動作時,這些旁觀者們更加確定他瘋了。這位年輕人就是后來的“ 汽車大亨”克萊斯勒。他的朋友和鄰居們不了解隱藏在他看似瘋狂行為中的目標,更不了解成功意識對他的重大影響力 。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成功人士并不是那些才智超群、多才多藝的人,相反他們都是一些資質平平的人。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們一半,在學校里排名末尾的學生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看似資質平庸的人能專注于自己的目標,耕耘不輟,到達目的地。而那些所謂智力超群、才華橫溢的人卻仍在四處涉獵,毫無目標,一無所獲 。所以說,一個人有無明確的目標,對他的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遠見與目標,讓你在 10 年后無可替代
哈佛的人生理念認為:一個人的目標越高遠,那么他的成就就會越大。遠大的、美好的人生目標,能吸引人努力為實現它而奮斗不止。每當你懈怠、懶惰的時候,它猶如清晨叫早的鬧鐘,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每當你感到疲憊、步履沉重的時候,它就似沙漠之中生命的綠洲,讓你看到希望;每當你遇到挫折、心情沮喪的時候,它又如破曉的朝日,驅散滿天的陰霜。一個有遠見和目標的人,能在人生目標的驅策下,不斷地激勵自己,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力量,煥發出的斗志。
正如格萊恩·布蘭德所說:“目標和計劃是通向快樂與成功的魔法鑰匙!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并把它們寫下來付諸行動的人,他們將來的成就,是有目標和計劃但僅停留在腦子里或紙上的人的10—50 倍。”讓我們來看看艾薩克的故事,他的個人長期學習計劃便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
其實,所謂的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自己的一個選擇。你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成就,有什么樣的人生。今天的生活狀態不由今天來決定,它是我們過去生活目標的結果;明天的生活狀態不由未來決定,它將是我們今天生活目標的結果。對于有遠見、有目標的人來說,今天的選揮便預示著未來的成功。
沒有什么來不及,現在就是好的開始
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你就總是會拖延,但你一且開始行動,事情就有了轉變。凡事及時行動就是成功的一半 ,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總是能夠在對一件事情充滿熱忱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因為他們知道,等待與拖延是成功的死敵。如果沒有行動,再美的夢想也只是泡影。
第 二 章無論何時,勤奮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懶惰,比勤奮更能消耗身體
哈佛大學圖書館里流傳著很多名言 ,其中一條就是 :Never put things you can deal just now to tomorrow ( 勿將今日之事拖延至明日)。人們常說“今日事、今日畢”,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并不能充分實現這一點 。因為惰性而產生的拖延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來 ,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 ,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 懶惰”就像很有誘惑力的怪物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與這個怪物相遇 。它是人類難對付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
富蘭克林說:“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為了做成某件事,與它抗爭,超越這種劣根性的鉗制。這種抗爭和超越,一開始總要由一些外力來強制,進而才逐漸內化為恒定的精神和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勤勞的習慣,往往會擁有一份穩定的愉快心情。因為人在專注的時候,意念與行為協調歸一,所以惡劣的情緒便沒有潛人的機會,更沒有盤踞的空間。一個進入勤勞狀態的人,心中就不會有長久駐足的懶惰。所以,克服懶惰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來。
懶惰的人缺少的是行動 ,他們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時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 ,謀事忌惰。”要知道,人生短暫,懶惰就如同自殺。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
哈佛的教授也常常善意地提醒學生:一個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選擇,也是不切實際的做法。一個人,對許多事情都感興趣,或是喜好廣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通常情況下,只有專心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才能突破人生困境 。而那些總是同時想做很多事情的人 ,結果反而一件事情都做不好。縱觀中外古今,凡大學者 、大科學家等 ,無不是將分散的精力聚集起來,才獲得了某個領域的突破的。有的人每天都會做很多事 ,可是沒一件事做得出類拔萃;有的 人一生做很多事,卻沒有一件讓他功成名就 。這是為什么呢?哈佛大學的教授們常常教導學生說:“ 做事多少是一回事,做事的質量和成效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們10 件事都做不好,那么就把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專心做一件事情吧!”
機會總青睞那些勤于奮斗的人
曾就讀于哈佛大學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 :“親愛的朋友們,我認為你們 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 ,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徑 ,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 。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由你;但這種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觀努力去完成的。”
羅納德講述了自己成功的經驗,他說:“ 一個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大事業,僅靠苦干蠻干是行不通的,要靠你富有智慧的大腦,要靠你那犀利的雙眼看準時機去把握機遇,并且要用你勤勞的雙手將它變成現實的財富,這才是你智慧的體現。”勤奮,會使平凡變得偉大,會使庸人變成豪杰。成功者的人生,無一不是勤奮創造、頑強進取的過程。而機會總青睞那些勤于奮斗的人 。
第 三 章 發表獨立宣言: 沒有人可以替你成長
自主自強,沒有人可以替你成長
畢業于哈佛大學的肯尼迪一直是美國人民的驕傲,同時他也是哈佛人的驕傲。哈佛大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美國 總統,建了肯尼迪政治學院。要做到自立自強,有時候就要對自己有一股“狠”勁兒,要逼著自己經歷風吹雨打,哪怕凍得牙關緊咬 ;要扛起重的擔子,哪怕壓得氣喘吁吁。
如今 ,“獨立自主”已經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青少年教育的“ 傳統”,在這 種傳統的教育下,這些國家的青年們都有較強的自立意識。美國的一些大學生,盡管他們的父母很有錢 ,他們也不愿仰仗自己的父母。畢業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用不上專業特長,寧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要有工作,自己掙錢獨立生活 。
靠自己成功,命運就在自己手里
敢于推開那扇虛掩的門
消極等待的人永無出頭之日,被動得到的只能是殘羹剩飯。有夢想的青少年 ,會做一位勇者,勇敢地推開那扇虛掩的門,勇敢地接受未知世界的挑戰,不會讓那扇虛掩的門變為自己成功的障礙。
有主見,敢于說出你的觀點
每一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和評價都不同 ,一昧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沒有自己主見的人 ,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而那些擁有自己主見,敢于說出自己觀點的人,更容易主宰自己的命運,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不同的兩位作家 ,從不同的方面給予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他聽完后,不禁感到茫然 。
作為一個具有正常思維的人 ,誰都不會漠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他人的議論,他人的說道,他人的觀點 ,他人的態度都會對自己的心情和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賽場上的拉拉隊員無疑會影響到運動員的士氣,從而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他人的意見往往也是我們自己行為的鏡子,我們總是在別人的目光中調整自己的人生坐標。
可是,當我們認準了目標,并決心要實現這個目標時,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說法和看法。如果老是被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動,如果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目光和唾液里,如果缺乏主見,一輩子匍旬在別人的腳下,那我們也許一輩子都將一事無成。人要忠于自己,不必老是顧慮別人的想法,或總是想要取悅他人。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做你自己。不論做任何事,都要順著你心中所想的去做,獨立思考,擁有自己的主見,敢于說出你的觀點。
不下水的人,永遠不可能學會帶泳
只有自己親身體會過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難處 ,才能知道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否則,所有的困難都是你憑空想象出來的 ,那么你自己以為會的本領其 實也是虛的,一旦真的遭遇困難了,你會發現原來一切都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一張地圖,無論多么翔實,比例多么精確,也永遠不可能帶著主人周游列國;嚴明的法規條文,無論多么神圣,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滋生;凝結智慧的寶典 ,永遠不可能締造財富。只有行動才能使這一切具有現實意義。
如果你真的想學會一件事情,就放手去做,只有投身其中 ,你才能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對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就沒有發言權。別人的經驗只能用來借鑒,而有價值的是你在行動中自己總結的,不僅因為它更深刻,也因為對你來說有用。
若失去了勇氣,就等于把一切都丟掉了
哈佛有這樣一句名言:在勇氣面前,任何困難和挑戰都是它的手下敗將。勇敢地面對挑戰,象老虎一樣勇敢地面對工作中的一切艱難險阻,才是成功開拓者的特有本色 。歌德也曾經說過:“你失去了財產 ,你只是失去了一點;你失去了榮譽,你失去了許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勇氣是一種敢于面對現實 、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積極爭取勝利的品質。要不甘平凡,勇敢地挑戰自我,挑戰潛能 ,下定決心,鐵了心去做。一生中你可能會面對不同的局面,但時刻記住 :要為夢想去奮斗 。你有信心獲得成功,你就能成功,因為,你體內有一股巨大的潛能。你勇敢,困難便退卻;你懦弱,困難就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眼前這棵粗壯的楓樹看不出有什么疤痕,所看到的是繩索穿過樹干——幾乎像鉆了一個洞似的,真是一個奇跡。“ 關于這些樹,我想過許多,”牧師說,“只有體內強大的生命力才可能戰勝像繩索帶來的那樣的終生創傷,而不是自己毀掉寶貴的生命。”沉思了一會兒后,他說:“ 對于人,有很多解憂的方法。在痛苦的時候,找個朋友傾訴,找些活干。對待不幸,要有清醒而客觀的全面認識,盡量拋掉那些怨恨情緒負擔。有一點是重要的,也是困難的 :你應盡一切努力愉悅自己,愛自己,并抓住機會磨練自己。”愛默生認為,勇于正視現實是有膽量的表現。只要勇氣還在,成功就有希望。其實,不倒翁并非不倒,只是它在倒了之后能重新站立。人生,不論遭遇哪一種境地,只要你還有勇氣向成功挑戰,就不算失敗。因為所有失敗,都可以作為你創造財富的寶貴經驗,成為你成功的階梯。
成功者只想自己耍的,而非不要的
哈佛法學院教授德里克·博克是一位非常受尊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哈佛學子學習的榜樣。他說:“我早已致力于我決心保持的東西。我將沿著自己的路走下去,什么也無法阻止我對它的追求。” 博克教授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哈佛商學院教授對畢業生講,如果你要做喜歡的事情,那畢業5 周年的聚會,你不要去,因為那時你處在艱難時刻 ,而你的同學們,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樣的,10周年聚會,你也不要去。但是,20周年的同學聚會,你可以去,你會看到,那些堅持夢想的人和隨波逐流的人,生命將有什么不同。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博士莫根說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天才的夢想家。” 如果你想要成功,除了要有成功的愿望以外,還需要給自己精確定位,明確目標,才能夠制定明確的行動方案,選擇正確的方法,達到成功的目標。要成功就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了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
第 四 章 Yes , you can !——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否定你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哈佛的教授告訴學生們 :每個人自身都有一座金庫 ,而自信是打開金庫大門的鑰匙!自信者喜歡嘗試 ,喜歡不斷地嘗試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只會試一次,一旦失敗 ,就輕言放棄 ,裹足不前 。但杰出人士為了實現夢想 ,他們往往要試 許多次,走許多條路,并堅定地依目標前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事業,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成功的,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學會從常規之外尋找新路。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因為他們缺少機 遇和能力,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他們不敢相信憑自己的能力可以創造出別人做不到的奇跡。所以,他們不敢去嘗試打破常規,遇到難關就容易放棄。
其實,只要你相信可以達到目標,你的信心與態度就能使你產生無窮的力量 ,而能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 。相信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信心是一個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東西。有位作家說過:“ 我從來看到哪個充滿自信, 肯定自我能力,并朝著自己的目標全力以赴 、勇往直前的人竟然無法取得成功。”所以,畢業于哈佛大學的著名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 。”
不甘平庸,像王者一樣自信
一位著名的哈佛教授曾經說過 :“ 一個人才 ,他的自信力 ,恒久不衰。假使我們原先是一塊金子 ,也會因為缺乏永恒的自信,而甘心變為一粒沙子。我們原本是上進的 。只不過 ,是我們缺乏自信心,一步一步把我們從高位上拉下來 ,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 自甘平庸 ,是人生的一場災難,也是人生的悲劇。只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導演了這場災難和悲劇。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只會安于現狀,甘于平庸,整天渾渾噩噩地度日,總覺得那些大事業、大成功離自己太遙遠,茫茫人生自己無非就是一個小人物罷了。沒有遠大的目標,更不知道為什么而活著。在上小學的時候,自己是班里的佼佼者,覺得名非自己莫屬;升到初中后,人多了,覺得自己能考個前十名就不錯了,于是一旦考到前十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以后,定的目標更低,即便考試稍有出人 ,也會安慰自己:高手這么多,已經很不錯了。就這樣 ,我們就會一步步從上進走向平庸了。
這是一個發生在軍營里的故事,年輕的布倫和戰友們一起訓練 、一起生活 、一起挨批評 、一起受表揚 ,但他的內心似乎有著更為強烈的想法:他不甘平庸,要當精兵。這樣的想法很多人在剛入伍時都曾有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直在堅持的人漸漸少了。在日復一日的訓練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失去了當初的激情與興致 ,變得保守而平庸。但對布倫而言,他的征途遠沒有終點。布倫常說 :“ 在軍營這個火熱的環境里 ,我能 學到很多東西 。適應環境的好方法就是積極地改變自己。我想改變,也努力地去做了,所以我實現了目標。”在平淡的日子里,布倫不停地努力著,從不間斷地堅持著,也一天天發生著細微的變化。不到半年時間,他的訓練成績從初的中等水平逐漸上升到了連隊的上游。由于表現突出,他被推薦到教導隊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 。在他人看來如同魔鬼訓練營一般的教導隊,布倫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空間。他越發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 ,心中的自信心也變得越來越強烈。障礙、戰術、射擊 ···他的訓練成績無一例外的都是 。布倫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很自信地對戰友們說 :“ 我的目標就是當一名的士兵 ,做一名兵王 。”
林肯總統說過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 ,一個人的事業也是一樣, 他的成就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如果你想取得驕人的成就,就不能甘于平庸, 而要在內心樹立起王者一樣的自信,拋棄那些無所作為、甘居下游的想法,充滿信心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其實,你欠缺的只是自我挖掘的精神
曾經的哈佛學子愛默生說過 :“蘊藏于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盡的。他能勝任什么事情,別人無法知曉 ,若不動手嘗試,他對自己的這種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他為此強調說:“一個人應當更多地發現和觀察自己心靈深處那一閃即逝的火花,不只限于仰視詩人、圣者領空里的光芒。” 所以無論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是成績一般的學生 ,只要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你就成功了一半。
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否定你
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的海倫·凱勒說 :“對于凌駕于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自信是一種心境,有信心的人不會消極沮喪。每次碰到問題,都會把問題當成人生中的挑戰,給自己一次修煉能力的機會,給自己一次提升的轉機。當你確定要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否定你,重要的是你不能自我否定。
如果一個人過多地否定自己,就會產生自我貶低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自卑。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 ,一方面感到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又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膽小孤僻等不良的個性征。自卑使他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言,消極應付工作和學習,不思進取。
在競爭相對激烈的現代社會里,對自己的懷疑、對未來的膽怯是社會上很常見的現象。有很多青年由于懷疑自己能力不行,而放棄去找一個好的工作。其實,這就是一種不自信,一種退縮。無論競爭多么激烈、形勢多么嚴峻,遠也不要否定自己,不要懷疑自己。一個人的潛能是巨大的,這種潛能在遇到坎坷時,可能會被發揮到極致 ,只要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勝利就會屬于自己。
人生就如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只有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到達目的地;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人只能為自己釀造失敗的苦酒。因為成功遠不可能屬于膽小的人,只有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人生中,有不計其數的機遇在等著你,有信心的人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相反,懷疑自我、否定自己的人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失去的機遇。在失敗時,妄自菲薄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沉,我們要學會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前面的路雖然還很漫長,但只要我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就一定會寫下絢爛的人生篇章。
自我暗示,你可以做得更好
啥佛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 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愚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 ,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所以,青少年朋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確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并有意識地找些事情來做,失敗了就向下一次成功努力。
哈佛MBA 的后一堂課——把自己“賣”出去
其實 ,這個世界上沒有的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些人面對自己的劣勢,總是想辦法遮掩,害怕別人的嘲笑,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正確的態度是,坦然面對自己的劣勢,不有意掩飾,敢于挑戰自我,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立目標,這樣就有可能避開自己的劣勢,更好地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為自己開拓新的人生。
告訴自己:只要去做,沒什么不可能
哈佛學子、成功學導師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會攻無不克 。” 因為成功者從來不考慮失敗,他們的字典里也從來沒有放棄、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行不通、沒希望、退縮 這些愚蠢的字眼。他們深深地理解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去做,沒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 五 章 長大總會有點小情緒——學會管理好自己
哈佛校長的一次終生錯誤
享譽世界的斯坦福大學的誕生,竟然源于哈佛校長的一句嘲諷!從這一則故事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總是喜歡以貌取人,他們驕傲自大,因為一點點的成功就將別人的自尊踩在腳;他們往往眼高于頂,以致無法理性地看待問題,所以總是錯過即將到手的大好機會 。
籬笆上遠都有拔不掉的鐵釘孔
哈佛經濟學教授詹納斯·科爾耐說 :“我把人在控制情感上的軟弱無力稱為奴役。因為一個人為情感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受命運的宰割。” 一 個渴望杰出的青少年,不應讓壞情緒控制自己,而是應該自己去控制壞情緒,成為情緒的主宰者。有些人常為一點小事而惱羞成怒,也有些人經常滿臉愁容,精神不振,這些壞情緒,直接影響人的生活和工作。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有這樣一條關于時間價值的格言 :“ Today I get through with nothing done is just the tomorrow the men who dead yesterday eager for。” ( 我虛度的今天,正是昨天去世之人所祈求的明天。)
時間,總是在我們眼前不經意地流走,而且不回頭。在時間面前,所有的榮辱得失變得黯然失色。生活中我們無數次看到:腰纏萬貫的富翁垂暮之時,寧愿散盡所有財富,欲換得多活幾分鐘卻已不能夠。時間,對于每個人而言,是公平的。時間對人們來說就好比一筆財富。如果你不懂得珍惜,將錢用來買對你毫 無價值的東西,起初你不會有所察覺,因為你的財產還有很多。但是,等到有一天,當你發現這筆財產已經被耗費得所剩無幾時,想要再珍惜它就已經太晚了!財富的消耗還能引起我們的警覺,因為它是一種有形的東西,但是,時間卻看不見、摸不著,是一種無影無形的東西,如果你不時時提醒自己,它就消逝了,而且根本不會引起你的警覺。
在人生的道路上, 你停步不前時 ,有人卻在拼命趕路 。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趕 ,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 ,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要學會管理時間”,因為是否善于管理時間將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成敗。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
哈佛公共政策學教授伊萊恩· 凱瑪克曾經說過:“做自己感情的奴隸比做暴君的奴仆更為不幸。”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這時候如果不保持冷靜,不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就會為此付出代價。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少年朋友會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有許多事會讓你感到興奮、喜悅,也會有許多事令你感到沮喪,甚至憤怒。這時你需要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干萬要記住表達情緒一定要分清場合。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怒火肆意地放縱,就等于是燃燒我們自己有限的生命。很多有智慧的人和有成就的人,都曾經反復地告誡人們,千萬不要被憤怒左右。何如此自討苦吃呢?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 ,以后悔告終。”生命很短暫,我們要去實現與追求的美好事物實在是太多了,你有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生氣這件事情上嗎?人一旦處于憤怒的狀態,就難以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做錯事的概率就大大地增加了。所以,當你在心煩意亂時,不妨讓自己安靜下來,不去想困住我們的難題,而去想象一下夏日夜晚的星空,多么安詳、多么寧靜、多么璀璨。冷靜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品格。我們受挫時要保持冷靜—在冷靜中鎮定,在冷靜中反省,在冷靜中堅強,在冷靜中撞擊出新的火花 ;成功時更需要冷靜一一在冷靜中成長,在冷靜中清醒 ,在冷靜中尋找新的起點 ,確立新的目標。
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對然的事,要輕快地去承受。” 這句話至今仍被哈佛人引用。它并不是教人屈從于命運,它的意思是,對于自己不能改變的事實,不妨以平常心對待。
如果你改變不了過去,那你可以改變現在。因為拋棄了不要的包袱,生活才會更美好。人生如此短暫,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生活呢?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著你去珍惜。不要回頭,努力向前吧!前面的世界是很精彩的。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那你可以改變自己。但是,沒有人能夠遠快樂、幸福地過每一天,也沒有人能夠很容易就坦然面對自己的堅強和軟弱。經歷和磨難,讓我們成熟;寬容和愛,讓我們幸福;理解和信任,讓我們心安。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等到某天重新回頭看待自己的人生時,我們會覺得一切都變得云淡風輕了。
哈佛人堅持認為:接受并適應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是以積極的心態來“解讀”面臨的事實;就是將思緒的情感轉移到其他可為的方面上去。如果我們為自己的意志力量所無能為力的事情而煩惱,那無異于自尋煩惱,作繭自縛,以致自裁。面對無奈的事實,悲憤痛苦不如坦然接受。的確,在某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向人生的暴風雪低頭。如果不問境況與之硬拼,只能算是匹夫之勇,不僅容易心情郁悶,而且還可能毀滅自己。但這低頭不是對人生拼搏的勸降,而是一種等待、順應 、迂回、替代或超越的人生策略,目的在于戰勝風雪,更好地生存下去,求得長遠的發展。
第 六 章 積極樂觀一一擁有好心態才有好未來
不幸是人生好的大學
即刻行動,自己為自己創造機遇
第 七 章 如何做一個會說話 、 懂交際的 “團隊人”
沒有的個人,只有的團隊
信任,結交摯友的黃金法則
學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第七章 如何做一個會說話 、懂交際的 “團隊人”
會贊美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學會傾聽一一會說的不知會聽的
寬容與原諒一一人際交往課上的重要內容
學會分享:分享越多,收獲越多
第 八 章 遠的N0.1,讓成為一種習慣
哈佛畢業生“可怕”的氣質
在每年的畢業典禮上,哈佛大學的校長都會這樣告誡學生:“不管你們在校時多么,畢業后都會是一個零,都是一張白紙,在社會的被潮中,唯有那些具有氣質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哈佛校長所說的“”,不僅是在一個團體中充當著核心的角色,同時還能夠通過言行指引團體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從公司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體現;從人格上來看,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格魅力。
在將近一百年前的南極探險中,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曾經受困于冰海兩年,在不可能得到任何營救的情況下 ,率領他的探險隊和船員奮力求生,后28 人竟然無一傷亡。這樣的“ 壯舉”在高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恐怕也算是一個奇跡,而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只能用偉大來形容了。
1914年秋天,沙克爾頓的探險船被冰凍在南極邊緣動彈不得;1915年夏天,探險隊被迫棄船步行求生;1916 年春天,探險隊在望中由沙克爾頓等6人駕駛一條救生艇駛向南喬治亞島求救;16天后,沙克爾頓登陸南喬治亞島南岸,步行穿越高山與冰原抵達北岸,終于找到了捕鯨站和挪威籍船長;1916年8月,沙克爾頓搭乘挪威捕鯨船返回,全體隊員獲救。在乘坐救生艇駛向南喬治亞島的航程中,船員輪流值班,沙克爾頓要求每個船員在開始值班前需要喝一杯熱牛奶。面對著茫茫的冰海,前途一 片渺茫,可是船員始終能夠保持士氣,靠的就是隨船攜帶的一只小煤油爐,每天提供的一頓熱餐 、一杯熱牛奶,還有沙克爾頓給予船員們的堅定的信念 。在沙克爾頓率領小分隊駛往南喬治亞島之前,曾經秘密寫下一張紙條交給一位留守船員,相約 20 天后如果他還沒回來就打開看 。紙條上寫著:“ 我一定 會回來營救你們,如果我不能回來,那我也已經盡我所能了。” 而事實上 ,由于多次嘗試失敗,沙克爾頓 4個月后才帶領營救船趕回,他登上岸看見的是,留守隊員們毫發無損,而那張紙條卻始終沒有被打開過 。一位船員告訴他:“ 因為我和剩下的船員直到那時仍然堅信沙克爾頓會成功 ,他不會丟下我們不管。”這既是一場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航行,又是一個處逢生的故事,從 1914 年8月 1 日起航到 1916 年 8 月 30 日救出所有隊員,它一共歷時兩年零1個月。盡管從原本探險南極的計劃來看,這是一次失敗的旅行 ,但不能否認的是,它是人類歷史上英勇和頑強斗爭的典范。當時整個探險隊的生存希望幾乎為零,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 ,沙克爾頓仍然保持隊員的士氣,維系團隊精神 。這種處亂不驚的氣質以及臨危不懼的堅毅和誠信,仍是當今社會要學習的榜樣 。
故事中沙克爾頓的氣質著實讓人欽佩,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 擁有氣質的人,不僅是在一個團體中充當著核心的角色,同時還能夠通過言行指引團體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團隊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團隊認可,并指引著團隊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所具備的人格魅力稱為:“氣質”。具有這種氣質的并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隊中,小到幾個人組成的辦公室,大到一個集團,總會有一個人具有說服他人、引導他人的能力。美國歷史上威望高的羅斯福總統說過這樣的兩句話:“一位佳的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屬甘心從事其職務時,要有約束力量,切不可插手干涉他們。”同樣身為總統的理查德·尼克松也說過:“我有一個原則,就是拒做別人可以做的決定。的條原則就是只做該做的大決定,不要把自己搞得瑣事纏身,不要把自己變成問題。”
哈佛畢業生都有一種“可怕”的氣質,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不事事包攬,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該辦的事,這是一個領導備的氣質。這樣的領導才會輕松而游刃有余,向世界奉獻杰出的成就。
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很多人認為,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各個都是飽學之士,他們的知識,已經足以讓他們應對某個行業的需求。但哈佛人不這樣認為。在哈佛人看來,學校里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完全要靠自己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與學校相比,社會是一本更大的書,需要不斷地翻閱。
在哈佛圖書館里有這樣一句訓言 :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如今變化越來越快的社會,你隨時隨處都會遇到競爭對手。哈佛的教授們常對學生說:“面對對手,你不能躲避,更不能后退,而要迎著對手向前。但是,在競爭的過程中,你也要時刻保持警圈。你不能止步,因為對手時時都在前進,稍不留神,就會被他甩到后面。” 要時刻保持競爭力 ,就要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不斷挑戰自我 ,讓自己更進一步。很多成功者都是以此來激勵自己,不斷向前的。
德國設計中心主席彼得·扎克說:“在人生的這場游戲中,你要擁有生活和學習的熱情,吸收能夠使自己繼續成長的東西來充實你的頭腦。” 如果一個人不能持續學習的話,就會被社會淘汰。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在美國,半數以上的勞工技能在5 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 7-14 年。在工程界,畢業 10 年后所學的知識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25% 。因此,懂得隨時隨地補充能量,擁有一種學習心態才能夠積極自信。
在哈佛大學學習,訓練和作息安排得非常緊張,學生沒有時間去消遣和從事個人愛好。在殘酷的競爭條件下,昔日的成功己不再是吹噓的資本。在哈佛人的理念中 ,落后就意味著死亡。緊張的節奏從人學的天一直持續到后一天。所以,他們要做的就是 ,向著目標勇往直前,不給對手以趕超的機會。兩屆奧運會奪取14 塊金牌的成績,讓菲爾普斯有了外星人的稱號 。“很多人都說你是從外星來的,才能游得這么快 ,你是怎么看的 ?” 菲爾普斯顯然還不適應中國主持人的玩笑方式 ,他竟然很認真地解釋起自已的身世之謎:“我不是外星人,我與大家一樣都來自地球 …1. 93 米的身高,79 公斤的體重,肩寬腰窄,上肢長下肢短 ,盡管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身體優勢 ,這位游泳天才仍然將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勤奮。“我游得快是因為我努力。”自學游泳以來 ,早上 5 點鐘起床訓練是他雷打不動的定律。在過去的7 年里,他僅有5天沒有下過水 。“ 圣誕節是肯定要練的 ,過生日也要下水兩次。” 這是教練鮑勃·鮑曼在一次訪談中透露的。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努力,菲爾普斯才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成功是不會光顧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的 ,苦練內功、不斷學習是一個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質。要想比對手跑得快 ,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你與對手的基本條件幾乎是相等的 ,要想在競爭中勝出,你唯有多付出,多努力,要一直保持在對手的前方,哪怕這種只是一小步 ,只要你在前,你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對此,哈佛人的觀點是,每一次都盡力超越上次的表現,很快你就會超越周圍的人。
第 九 章 從哈佛畢業 ,所有學生都會帶上這些品質離開
熱忱一一哈佛學子成功的秘訣
專注一一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大的差別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心理學和神經學的科學家也發現,人的大腦只有在持續不間斷地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才能發揮佳功能,只有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取得佳的效果。專注于某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到好 ,總會有不尋常的收獲。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將有限的精力同時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就有可能一事無成 ,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所以,想成大事者就不能把精力同時集中于幾件事上,只能專注于其中之一。只有專注 ,才能將手頭的工作做得好。
責任一一敢于擔當才能成就大事
自律一一只有強者才能做到遵紀自律
1986 年 ,哈佛大學建校350 周年 ,校方準備將校慶與畢業典禮同時舉行, 并邀請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參加盛典并講話。此前在哈佛大學300 周年校慶時,羅斯福總統參加過慶典。這次邀請里根總統出席,也是為學校爭輝的事情 ,但沒想到里根總統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哈佛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或許在很多大學看來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哈佛一直以來都堅持以學術水平為標準來聘任教授和授予榮譽學位稱號。為了大學學術聲譽的尊嚴,哈佛大學的董事會、校長、教授會斷然拒了里根總統的要求,里根也因此沒有參加哈佛的350 周年校慶活動。在政治化、商業化的熏染下,哈佛大學以其高度的自律精神,堅守了自身的原則,也更顯出了其偉大 。哈佛教育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如果一個人不能自律,那就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自律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塑造自己。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是一個成熟的人,是一個為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個人要成就大的事業,就不能隨心所欲、感情用事,對自己的言行應有所克制,這樣才能使自 己的錯誤、 缺點得到抑制,不致鑄成大錯。高爾基說:“ 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 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一個人要想成為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強者,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對自己有所約束、有所克制。
哈佛學子約翰·肯尼迪也曾經說過:“ 一個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我們的民眾會放心把我們的國家都交給他嗎?”一個人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戰勝自己。天底下難的事莫過于駕馭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斗爭。你應該有戰勝自己的感情,培養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如果任憑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動,就會使自己成為感情的奴隸。
有一個叫比爾的間諜被敵軍捉住以后,他立刻裝聾作啞 。任憑對方用怎樣的方法誘問他,他都不為威脅 、誘騙的話語所動。后,審問的人也許故意和氣地對比爾說:“好吧,看起來我從你這里問不出任何東西,你可以走了。”這時,比爾會怎樣做呢?很多青少年朋友一定以為他會立刻帶著微笑,轉身走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
作為一個很有經驗的間諜,比爾知道只要他一跨步,就意味著他會暴露自己的身份,死亡的危險馬上就會降臨 。所以比爾依舊呆立著不動,仿佛他對于那個審問者的命令,完全不曾聽懂似的。原來,審問者是想以釋放他來觀察他的聾啞是否真實。因為一個人在獲得自由的時候,常常會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從而暴露自己隱瞞的事實。但是比爾聽了審問者的話依然毫無動靜,仿佛審問還在進行,審問者終于相信他確實是個殘廢人,說:“ 這個人如果不是聾啞的殘廢者,那一定是個瘋子了!放他出去吧 !” 就這樣,比爾以他有的自制力使自己免遭了一劫。
一個善于自律的人,即使處在危險和緊張狀態時,也不會輕易為激情和沖動所支配,不意氣用事,能夠保持鎮定,克制內心的恐懼和緊張,做到臨危不懼,忙而不亂。如果我們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會缺乏忍耐精神,既不能管理自己,也不能駕馭別人。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也曾提出這樣一個真理 :如果一個憤怒的人開始辱罵、嘲笑你 ,不管是不是公正 ,你都需要記住 ,如果你抱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心理去報復對方 ,那么,你的心理就會由對方控制 ,也就意味著對方控制了你。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有著自律心態的人,在辱罵和嘲笑面前保持冷靜與沉著 ,那么,你依舊維持著正常的情緒,保持著應有的理智,對方會驚訝地發現,你用來對付他的武器是他所不熟悉的,因此,你很輕易地就能控制了他,也比對方更容易成功。
誠信---169 個兒子來認爹
尊重一一尊重他人是對自己大的愛妒
細節一一差距,往往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
第 十 章 不拋棄、不放棄,苦難是 人生修煉的高學府
你遭遇過 1850 次的拒嗎
曾經的哈佛學子比爾 ·蓋茨認為 ,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如今社會的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往往能夠成為笑到后、笑得好的人,對于青少年來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要條件 ,半途而廢,淺嘗輒止,那么夢想遠只能是夢想。
尼采說:“當我們勇敢的時候,我們一點兒也不認為自己是勇敢的。” 有時候,內心畏懼是因為我們總是不斷地逃避問題。其實,當我們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心,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時,就會驚訝地發現,克服挫折不過如此,它容易得就像是跨過一道門檻。但是,如果總是任由內心畏懼而不去改變,那么,我們將失去許多成功的機會 ,因為幸運總是降臨在那些有著強大內心、堅韌精神的人身上。
困境中要學會忍耐
作為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如今已經是美國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總裁的約瑟夫, 受邀回到母校為哈佛的新生做一次演講。在演講中,約瑟夫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 ,這樣告誡大家:“在困境中,要懂得忍耐,注重積累,看似折磨、煎熬你的環境,卻總能歷練出后的強者。”
走出困境,要從內心突破
哈佛大學的教授告訴學生們 :當一個人長期面對困境無法擺脫的時候 ,他的內心很容易沾染上“習得性無助”,他就會給自己的心筑起一道遠無法逾越的墻,他會堅信自己無能為力,放棄了任何努力 ,后導致失敗。習得性無助 ,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當一個人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失敗結果歸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時候,一種彌散的 、無助的和抑郁的狀態就會出現 ,自我評價就會降低,動機也減弱到低水平,無助感也由此產生 。
生活中有許多人處于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他們曾經屢屢去嘗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愿違,屢屢失敗。幾次失敗以后,被“撞”怕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去嘗試,不再用曾經的熱情去追求成功,而是自覺降低標準。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經消失,他們已經習慣于自我設定的高度,不再去嘗試沖刺新的高度。
在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
在哈佛的校園里,有這樣一句經典的格言:“在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將看到更美麗的彩虹。” 哈佛學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因為他們相信: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這一次的拒就是下一次的贊同,這一次皺起的眉頭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預示著明天的好運。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望,主要表現在自己的放棄上,這種放棄多是因為對自己的不信任和感到自卑,往往沉不住氣 ,在沒有嘗試或是剛剛開始嘗試的時候便認為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跨越眼前的障礙或是克服那個難題。 比如,你可能很喜歡數學,在數學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賦,但是可能就因為兩三次比較糟糕的數學成績就輕易地否定了自己,對數學產生了恐懼,不再認真去鉆研它,甚至可能放棄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當中考沒有考好,沒有升上重點高中時,你就可能認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子了,于是在新的學校里馬馬虎虎地學習,甘心做一個中等學生。你還可能會因為父母離異,對生活失去信心,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發生偏離。你總是認為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殊不知,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是缺少抗挫折能力的表現,如果你輕言放棄,長大后也將甘于平庸,畏畏縮縮度過一生,甚至更為凄慘 。
哈佛的心理學家認為,有80% 的人在望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望了,而剩下的人中,又有80% 的人在望到來的時候望了,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在令人望的時刻還能保持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就是這些極少數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后攀上了成功的高峰。在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你的堅持會讓望生出希望。哈佛的一位大學者說:“ 苦難是一所學校 ,真理在里面總是變得強有力。” 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需要在其中接受教育。歷經風雨的洗禮,生命才能煥發別樣的光彩。盧梭在《埃米爾》一書中說 :我的一生中曾有過短暫的得意,幸運的時刻,它們幾乎都沒有給我留下持久的回憶,相反,在那些艱苦的歲月里,我卻總是滿懷溫馨、甜美的感情為受傷的心靈抹上香膏,將痛苦化為歡樂,而把當時的苦和累忘得一干二凈。在苦難和挫折面前,只有成功者才不會被它們壓倒,也正是他們在苦難中學會了堅持,所以苦難成為了他們通向成功路上的一張“ 通行證”。
第十一章 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 8 句箴言
閱讀:無論走到哪兒,隨身攜帶一本書
哈佛大學占地154公頃,隨處可見紅磚圖書館。在哈佛人看來,書就是生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哈佛大學,每個人都是一座圖書館!
思考:睡前五分鐘向自己提出問題
選擇:比汗水更重要的是選擇的智慧
財商:哈佛大學的堂經濟學課
因為他們從小就明白,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種不同的金錢觀。窮人是遵循“工作為掙錢”的思路,而富人則是主張“錢要為我工作”。正如哈佛教授在強調財商重要性時,常會這樣對他的學生們說:智商可以讓你聰明,但不能使你成為富有的人;情商可幫助你尋找財富,賺取人生的桶金;但只有財商才能為你保存這桶金,并且讓它增值。比爾·蓋茨可以說是哈佛學子中著名的一位。作為曾經連續 13 年蟬聯世界財富冠軍,這位中途輟學的哈佛學子對財富有著不一樣的認識。比爾·蓋茨同其他人一樣喜歡財富 ,追逐財富,為此 ,他耗費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但是,對于他所擁有的財富,比爾· 蓋茨卻表現出了獨的見解,他曾表示:“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 ,我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比爾·蓋茨很少關心金錢的問題,也不過問自己股票的漲跌。當有朋友向他“求經”時,他總是說:“當你有了1 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只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簡直毫無意義。”其實,這恰恰顯示了這個哈佛學子的獨財商:財富只是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而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該用的地方。
哈佛大學作為全球造就億萬富翁多的大學。哈佛商學院也被譽為“總經理搖籃”,培養了微軟、IBM等一個個商業神話的締造者。哈佛之所以能在商業方面培養出這么多杰出的人才,這不僅僅得益于哈佛對智商、情商的教育,更應該歸功于它培養和提高學生財商方面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哈佛大學 ,每一個聽過經濟學的學生,在堂課上都能接觸到兩個概念 :一是花錢要區分“ 投資”行為或“消費”行為;二是每月先儲蓄30% 的工資,剩下的才進行消費。哈佛教授會告訴學生,投資是可以給你的未來帶來收益的行為,消費則不然。簡單地說,兩個同學甲、乙,他們手上現在有50萬美元,同學甲買了一套房子,而同學乙買了一輛名車,數年之后,同學甲的房子不斷增值,有可能增值到 80 萬美元,而同學乙的二手車,10 萬美元可能也無人問津。當然也不排除,房子會貶值的可能性。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投資行為可以讓手上的錢得以升值,而消費行為則會讓我們的錢貶值。因此,哈佛教授就會引出了第二個概念,就是每月先儲蓄30% 的工資,剩下的才進行消費。哈佛大學的堂經濟學課和巴菲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只要記住三句話。句話,每月儲蓄30%的工資,先儲蓄,后消費;第二句話,一定要投資,并且要求投資年綜合回報率要在 10% 以上;第三句話,持之以恒,不論是儲蓄還是投資,需要堅持10年以上。那樣我們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巴菲。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人類百分之七十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卻往往意外的盲目。”所以我們在擁有高智商、高情商之后,更應該擁有高財商,從現在開始就學會理財,學會投資,為10年、20年后,做一個富人時刻準備著。
借力 :遠都不要獨自用餐
鍛煉 :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
創新:創造他人需要卻表達不出來的需求
感恩: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任何事說聲 “謝謝”
英國一家電視臺曾做過一期題為《凌晨四點半》的專題節目,內容講的是,在一個普通的凌晨四點半,哈佛圖書館內,已經坐滿了靜靜看書、認真做筆記、積極思考問題的哈佛學子……哈佛的老師經常告誡學生:“如果你想在進人社會后,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并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么你在哈佛學習期間,就沒有曬太陽的時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在感嘆哈佛為什么能夠成為培養精英的搖籃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勤奮努力過?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付出,那么在該收獲的時候就沒有收獲。在哈佛,學生的學習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即使在半夜或者凌晨,整個校園也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座不夜城。餐廳里,圖書館里,教室里還有很多學生在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感染著哈佛的每一位學子。哈佛的本科生,每學期至少要選修 4門課 ,一年是8門課,4年之內修滿 32門課并通過考試才可以畢業。而且,哈佛的作業量很大。學生課后要花很多時間看書,復習案例。 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準備,課前準備充分了,上課時才能在課堂上和別人交流 ,否則,你是無法融人到課堂的教學中的 。由于哈佛學生的勤奮努力,在哈佛的校園里,到處可以看到睡覺的學生,甚至在食堂的長椅上也有學生呼呼大睡。而旁邊來來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覺得稀奇。因為他們知道,這些倒頭就睡的學生實在是太累了。
究竟是什么讓哈佛的學子有了這樣堅定的信念 ,這樣勤奮努力地學習呢 ?哈佛圖書館墻上的20條訓言似乎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雖然只是寥寥數語,卻發人深省。
1.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
2.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去世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早的時候 。
4.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
6.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
7.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
8. 學習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么呢?
9. 請享受無法回避的痛苦 。
10.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
1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
12.時間在流逝 。
13.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
14.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是忠于現實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第 一 章 立志要趁早:做 10 年后的人
你在為誰讀書
勞倫斯 .H. 薩默斯校長說 :“ 我曾經建議哈佛的學生們每天都問自己一個相同的問題 :我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學習動機 ,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難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所以,對這些學生來說,不解決為什么學習的問題,看不到學習的必要性,就永遠也不會具有學習的動力。” 確實,如果我們不明白自己學習的動機,不明白讀書的目的,就會把學習當成負擔,把讀書當成任務 。
認識你自己,為無知而求知
一直以來 ,哈佛都是全世界眾多學子向往的學府 ,能夠在那里學習的學子必定是鳳毛麟角,可是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學生,他們習慣揣摩別人的心理,對別人了如指掌,對自身的能力卻沒有全面的認識。哈佛的教授們總是善意地提醒學生說:“認識你自己,為你的無知而求知。因為只有自知的人,才能知曉他人。”
對于“自我認識”這個話題的探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 年:特爾斐被認為是迄今古老的城市,它建于帕納索斯山脈的斜坡上 。阿搜羅神廟是這座城市里受敬仰的神廟之一 ,在這座神圣的寺廟的墻壁上寫著七位圣賢的箴言。 其中有一條就與自我反省和自我節制有關,它就是“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學之父蘇格拉底甚至將它作為自己一生的座右銘。“自我認識”是我們達到身心平衡的關鍵。當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在了解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其中的一些成為了我們個性的一部分,而且難以改變,而我們總是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基于這個原因,自我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
哈佛大學第 22 任校長洛厄爾曾經說過 :“ 認識自己能夠做什么固然重要, 但認識自己不能做什么更為重要。”雖然羅斯福的演講中并沒有任何驚人之處 ,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嚴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 ,然而在當時 ,他卻是人們眼中出色、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羅斯福在面對自己的缺陷的時候,并沒有退縮和消沉 ,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正確地評價自己,為自己的無知而求知,在困境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甚至將它加以利用,變為資本 ,變為扶梯, 從而登上名譽。同樣的,對于青少年來說,要發現自己的缺點,進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剖析,不單單是找出優點、肯定成績,更關鍵的是要把自我剖析的手術刀滑向心靈的深處 ,對心靈進行懺悔式的追問:我的缺點到底在哪里?明天我將如何努力?哈佛有一句格言說得很好:一個目光敏銳 ,見識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認自己有局限性,那他離完人就不遠了。
對于盲目的船來說,所有鳳向都是逆風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跟蹤調查,被調查的人都是一群智力、學歷、生活環境等差不多的青少年。從600 份的調查中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60% 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 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正如赫伯脫所說:“對于盲目的船來說,所有風向都是逆風。” 現實生活中,許多青少年寧愿選攆隨搜逐流的游吃式生活,也不愿意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所以他們一直迷茫地走在沒有目的地的道路上。因為迷茫,他們感覺到了空虛,于是他們利用所有的時間來追求享樂 ,參加對己對人都無益的活動,在嬉笑怒罵中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其實,但凡青少年,他們都知道明確的目標才是成功的基礎 。在開始行動前,他們會明確自己的目標是什么,而不會盲目地前行。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么走,哪些事做,該怎么做,哪些事無足輕重,進而可以避重就輕 、高效地做事。古希臘哲學家彼得斯曾經說過:“ 需有人生的目標,否則精力全屬浪費。” 許多年以前,鹽湖城有一位勤勞節儉的年輕人。他常常受到朋友和鄰居們的贊美。但他的一項舉動使他的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他從銀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紐約參觀汽車展,回來時買了一輛新車。更糟糕的是,當他回到家之后便立刻把車停到車庫中,并將每個零件都拆卸下來。在研究完之后,他又把車子組裝起來。
朋友和鄰居們都認為他的行為實在太不正常了,而當他一再重復拆卸組裝的動作時,這些旁觀者們更加確定他瘋了。這位年輕人就是后來的“ 汽車大亨”克萊斯勒。他的朋友和鄰居們不了解隱藏在他看似瘋狂行為中的目標,更不了解成功意識對他的重大影響力 。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成功人士并不是那些才智超群、多才多藝的人,相反他們都是一些資質平平的人。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們一半,在學校里排名末尾的學生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看似資質平庸的人能專注于自己的目標,耕耘不輟,到達目的地。而那些所謂智力超群、才華橫溢的人卻仍在四處涉獵,毫無目標,一無所獲 。所以說,一個人有無明確的目標,對他的人生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
遠見與目標,讓你在 10 年后無可替代
哈佛的人生理念認為:一個人的目標越高遠,那么他的成就就會越大。遠大的、美好的人生目標,能吸引人努力為實現它而奮斗不止。每當你懈怠、懶惰的時候,它猶如清晨叫早的鬧鐘,將你從睡夢中驚醒;每當你感到疲憊、步履沉重的時候,它就似沙漠之中生命的綠洲,讓你看到希望;每當你遇到挫折、心情沮喪的時候,它又如破曉的朝日,驅散滿天的陰霜。一個有遠見和目標的人,能在人生目標的驅策下,不斷地激勵自己,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力量,煥發出的斗志。
正如格萊恩·布蘭德所說:“目標和計劃是通向快樂與成功的魔法鑰匙!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并把它們寫下來付諸行動的人,他們將來的成就,是有目標和計劃但僅停留在腦子里或紙上的人的10—50 倍。”讓我們來看看艾薩克的故事,他的個人長期學習計劃便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
其實,所謂的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自己的一個選擇。你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成就,有什么樣的人生。今天的生活狀態不由今天來決定,它是我們過去生活目標的結果;明天的生活狀態不由未來決定,它將是我們今天生活目標的結果。對于有遠見、有目標的人來說,今天的選揮便預示著未來的成功。
沒有什么來不及,現在就是好的開始
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你就總是會拖延,但你一且開始行動,事情就有了轉變。凡事及時行動就是成功的一半 ,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總是能夠在對一件事情充滿熱忱的時候就立刻去做。因為他們知道,等待與拖延是成功的死敵。如果沒有行動,再美的夢想也只是泡影。
第 二 章無論何時,勤奮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懶惰,比勤奮更能消耗身體
哈佛大學圖書館里流傳著很多名言 ,其中一條就是 :Never put things you can deal just now to tomorrow ( 勿將今日之事拖延至明日)。人們常說“今日事、今日畢”,然而現實生活中往往并不能充分實現這一點 。因為惰性而產生的拖延時時刻刻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來 ,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 ,能推給別人的事自己不做,“ 懶惰”就像很有誘惑力的怪物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與這個怪物相遇 。它是人類難對付的一個敵人,許多本來可以做到的事,都因為一次又一次的懶惰拖延而錯過了成功的機會。
富蘭克林說:“懶惰像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 懶惰是人的一種劣根性,為了做成某件事,與它抗爭,超越這種劣根性的鉗制。這種抗爭和超越,一開始總要由一些外力來強制,進而才逐漸內化為恒定的精神和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勤勞的習慣,往往會擁有一份穩定的愉快心情。因為人在專注的時候,意念與行為協調歸一,所以惡劣的情緒便沒有潛人的機會,更沒有盤踞的空間。一個進入勤勞狀態的人,心中就不會有長久駐足的懶惰。所以,克服懶惰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來。
懶惰的人缺少的是行動 ,他們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時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 ,謀事忌惰。”要知道,人生短暫,懶惰就如同自殺。
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
哈佛的教授也常常善意地提醒學生:一個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選擇,也是不切實際的做法。一個人,對許多事情都感興趣,或是喜好廣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通常情況下,只有專心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才能突破人生困境 。而那些總是同時想做很多事情的人 ,結果反而一件事情都做不好。縱觀中外古今,凡大學者 、大科學家等 ,無不是將分散的精力聚集起來,才獲得了某個領域的突破的。有的人每天都會做很多事 ,可是沒一件事做得出類拔萃;有的 人一生做很多事,卻沒有一件讓他功成名就 。這是為什么呢?哈佛大學的教授們常常教導學生說:“ 做事多少是一回事,做事的質量和成效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們10 件事都做不好,那么就把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專心做一件事情吧!”
機會總青睞那些勤于奮斗的人
曾就讀于哈佛大學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 :“親愛的朋友們,我認為你們 應該重視那萬分之一的機會 ,因為它將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人說,這種做法是傻子行徑 ,比買獎券的希望還渺茫 。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開獎券是由別人主持,絲毫不由你;但這種萬分之一的機會,卻完全是靠你自己的主觀努力去完成的。”
羅納德講述了自己成功的經驗,他說:“ 一個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出大事業,僅靠苦干蠻干是行不通的,要靠你富有智慧的大腦,要靠你那犀利的雙眼看準時機去把握機遇,并且要用你勤勞的雙手將它變成現實的財富,這才是你智慧的體現。”勤奮,會使平凡變得偉大,會使庸人變成豪杰。成功者的人生,無一不是勤奮創造、頑強進取的過程。而機會總青睞那些勤于奮斗的人 。
第 三 章 發表獨立宣言: 沒有人可以替你成長
自主自強,沒有人可以替你成長
畢業于哈佛大學的肯尼迪一直是美國人民的驕傲,同時他也是哈佛人的驕傲。哈佛大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美國 總統,建了肯尼迪政治學院。要做到自立自強,有時候就要對自己有一股“狠”勁兒,要逼著自己經歷風吹雨打,哪怕凍得牙關緊咬 ;要扛起重的擔子,哪怕壓得氣喘吁吁。
如今 ,“獨立自主”已經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青少年教育的“ 傳統”,在這 種傳統的教育下,這些國家的青年們都有較強的自立意識。美國的一些大學生,盡管他們的父母很有錢 ,他們也不愿仰仗自己的父母。畢業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用不上專業特長,寧可降格以求,大材小用。目的是要有工作,自己掙錢獨立生活 。
靠自己成功,命運就在自己手里
敢于推開那扇虛掩的門
消極等待的人永無出頭之日,被動得到的只能是殘羹剩飯。有夢想的青少年 ,會做一位勇者,勇敢地推開那扇虛掩的門,勇敢地接受未知世界的挑戰,不會讓那扇虛掩的門變為自己成功的障礙。
有主見,敢于說出你的觀點
每一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和評價都不同 ,一昧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沒有自己主見的人 ,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而那些擁有自己主見,敢于說出自己觀點的人,更容易主宰自己的命運,也更容易獲得成功。
不同的兩位作家 ,從不同的方面給予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他聽完后,不禁感到茫然 。
作為一個具有正常思維的人 ,誰都不會漠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他人的議論,他人的說道,他人的觀點 ,他人的態度都會對自己的心情和行為產生極大的影響。賽場上的拉拉隊員無疑會影響到運動員的士氣,從而影響到運動員的成績。他人的意見往往也是我們自己行為的鏡子,我們總是在別人的目光中調整自己的人生坐標。
可是,當我們認準了目標,并決心要實現這個目標時,就不能太在意旁人的說法和看法。如果老是被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的行動,如果讓自己活在別人的目光和唾液里,如果缺乏主見,一輩子匍旬在別人的腳下,那我們也許一輩子都將一事無成。人要忠于自己,不必老是顧慮別人的想法,或總是想要取悅他人。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做你自己。不論做任何事,都要順著你心中所想的去做,獨立思考,擁有自己的主見,敢于說出你的觀點。
不下水的人,永遠不可能學會帶泳
只有自己親身體會過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難處 ,才能知道如何去克服這些困難。否則,所有的困難都是你憑空想象出來的 ,那么你自己以為會的本領其 實也是虛的,一旦真的遭遇困難了,你會發現原來一切都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樣。一張地圖,無論多么翔實,比例多么精確,也永遠不可能帶著主人周游列國;嚴明的法規條文,無論多么神圣,永遠不可能防止罪惡的滋生;凝結智慧的寶典 ,永遠不可能締造財富。只有行動才能使這一切具有現實意義。
如果你真的想學會一件事情,就放手去做,只有投身其中 ,你才能懂得其中的酸甜苦辣。對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就沒有發言權。別人的經驗只能用來借鑒,而有價值的是你在行動中自己總結的,不僅因為它更深刻,也因為對你來說有用。
若失去了勇氣,就等于把一切都丟掉了
哈佛有這樣一句名言:在勇氣面前,任何困難和挑戰都是它的手下敗將。勇敢地面對挑戰,象老虎一樣勇敢地面對工作中的一切艱難險阻,才是成功開拓者的特有本色 。歌德也曾經說過:“你失去了財產 ,你只是失去了一點;你失去了榮譽,你失去了許多;你失去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勇氣是一種敢于面對現實 、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積極爭取勝利的品質。要不甘平凡,勇敢地挑戰自我,挑戰潛能 ,下定決心,鐵了心去做。一生中你可能會面對不同的局面,但時刻記住 :要為夢想去奮斗 。你有信心獲得成功,你就能成功,因為,你體內有一股巨大的潛能。你勇敢,困難便退卻;你懦弱,困難就變本加厲地欺負你。
眼前這棵粗壯的楓樹看不出有什么疤痕,所看到的是繩索穿過樹干——幾乎像鉆了一個洞似的,真是一個奇跡。“ 關于這些樹,我想過許多,”牧師說,“只有體內強大的生命力才可能戰勝像繩索帶來的那樣的終生創傷,而不是自己毀掉寶貴的生命。”沉思了一會兒后,他說:“ 對于人,有很多解憂的方法。在痛苦的時候,找個朋友傾訴,找些活干。對待不幸,要有清醒而客觀的全面認識,盡量拋掉那些怨恨情緒負擔。有一點是重要的,也是困難的 :你應盡一切努力愉悅自己,愛自己,并抓住機會磨練自己。”愛默生認為,勇于正視現實是有膽量的表現。只要勇氣還在,成功就有希望。其實,不倒翁并非不倒,只是它在倒了之后能重新站立。人生,不論遭遇哪一種境地,只要你還有勇氣向成功挑戰,就不算失敗。因為所有失敗,都可以作為你創造財富的寶貴經驗,成為你成功的階梯。
成功者只想自己耍的,而非不要的
哈佛法學院教授德里克·博克是一位非常受尊重的人,他的一舉一動都是哈佛學子學習的榜樣。他說:“我早已致力于我決心保持的東西。我將沿著自己的路走下去,什么也無法阻止我對它的追求。” 博克教授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
哈佛商學院教授對畢業生講,如果你要做喜歡的事情,那畢業5 周年的聚會,你不要去,因為那時你處在艱難時刻 ,而你的同學們,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樣的,10周年聚會,你也不要去。但是,20周年的同學聚會,你可以去,你會看到,那些堅持夢想的人和隨波逐流的人,生命將有什么不同。 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博士莫根說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天才的夢想家。” 如果你想要成功,除了要有成功的愿望以外,還需要給自己精確定位,明確目標,才能夠制定明確的行動方案,選擇正確的方法,達到成功的目標。要成功就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了努力不一定能夠成功。
第 四 章 Yes , you can !——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否定你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哈佛的教授告訴學生們 :每個人自身都有一座金庫 ,而自信是打開金庫大門的鑰匙!自信者喜歡嘗試 ,喜歡不斷地嘗試 。缺乏自信的人通常只會試一次,一旦失敗 ,就輕言放棄 ,裹足不前 。但杰出人士為了實現夢想 ,他們往往要試 許多次,走許多條路,并堅定地依目標前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
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事業,都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成功的,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學會從常規之外尋找新路。普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并非因為他們缺少機 遇和能力,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他們不敢相信憑自己的能力可以創造出別人做不到的奇跡。所以,他們不敢去嘗試打破常規,遇到難關就容易放棄。
其實,只要你相信可以達到目標,你的信心與態度就能使你產生無窮的力量 ,而能到達你想要去的地方 。相信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信心是一個人得以征服他相信可以征服的東西。有位作家說過:“ 我從來看到哪個充滿自信, 肯定自我能力,并朝著自己的目標全力以赴 、勇往直前的人竟然無法取得成功。”所以,畢業于哈佛大學的著名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 。”
不甘平庸,像王者一樣自信
一位著名的哈佛教授曾經說過 :“ 一個人才 ,他的自信力 ,恒久不衰。假使我們原先是一塊金子 ,也會因為缺乏永恒的自信,而甘心變為一粒沙子。我們原本是上進的 。只不過 ,是我們缺乏自信心,一步一步把我們從高位上拉下來 ,一直拉到了平庸的位置上。” 自甘平庸 ,是人生的一場災難,也是人生的悲劇。只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導演了這場災難和悲劇。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只會安于現狀,甘于平庸,整天渾渾噩噩地度日,總覺得那些大事業、大成功離自己太遙遠,茫茫人生自己無非就是一個小人物罷了。沒有遠大的目標,更不知道為什么而活著。在上小學的時候,自己是班里的佼佼者,覺得名非自己莫屬;升到初中后,人多了,覺得自己能考個前十名就不錯了,于是一旦考到前十名,便沾沾自喜:高中以后,定的目標更低,即便考試稍有出人 ,也會安慰自己:高手這么多,已經很不錯了。就這樣 ,我們就會一步步從上進走向平庸了。
這是一個發生在軍營里的故事,年輕的布倫和戰友們一起訓練 、一起生活 、一起挨批評 、一起受表揚 ,但他的內心似乎有著更為強烈的想法:他不甘平庸,要當精兵。這樣的想法很多人在剛入伍時都曾有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 ,一直在堅持的人漸漸少了。在日復一日的訓練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失去了當初的激情與興致 ,變得保守而平庸。但對布倫而言,他的征途遠沒有終點。布倫常說 :“ 在軍營這個火熱的環境里 ,我能 學到很多東西 。適應環境的好方法就是積極地改變自己。我想改變,也努力地去做了,所以我實現了目標。”在平淡的日子里,布倫不停地努力著,從不間斷地堅持著,也一天天發生著細微的變化。不到半年時間,他的訓練成績從初的中等水平逐漸上升到了連隊的上游。由于表現突出,他被推薦到教導隊參加預提指揮士官集訓 。在他人看來如同魔鬼訓練營一般的教導隊,布倫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空間。他越發感受到了自身的價值 ,心中的自信心也變得越來越強烈。障礙、戰術、射擊 ···他的訓練成績無一例外的都是 。布倫心里十分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很自信地對戰友們說 :“ 我的目標就是當一名的士兵 ,做一名兵王 。”
林肯總統說過 :“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 ,一個人的事業也是一樣, 他的成就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如果你想取得驕人的成就,就不能甘于平庸, 而要在內心樹立起王者一樣的自信,拋棄那些無所作為、甘居下游的想法,充滿信心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華。
其實,你欠缺的只是自我挖掘的精神
曾經的哈佛學子愛默生說過 :“蘊藏于人身上的潛力是無盡的。他能勝任什么事情,別人無法知曉 ,若不動手嘗試,他對自己的這種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他為此強調說:“一個人應當更多地發現和觀察自己心靈深處那一閃即逝的火花,不只限于仰視詩人、圣者領空里的光芒。” 所以無論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是成績一般的學生 ,只要你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你就成功了一半。
除了你自己,沒人能否定你
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的海倫·凱勒說 :“對于凌駕于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自信是一種心境,有信心的人不會消極沮喪。每次碰到問題,都會把問題當成人生中的挑戰,給自己一次修煉能力的機會,給自己一次提升的轉機。當你確定要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沒有人能夠否定你,重要的是你不能自我否定。
如果一個人過多地否定自己,就會產生自我貶低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自卑。長期被自卑情緒籠罩的人 ,一方面感到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另一方面又害怕別人瞧不起自己,逐漸形成了敏感多疑、膽小孤僻等不良的個性征。自卑使他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場合發言,消極應付工作和學習,不思進取。
在競爭相對激烈的現代社會里,對自己的懷疑、對未來的膽怯是社會上很常見的現象。有很多青年由于懷疑自己能力不行,而放棄去找一個好的工作。其實,這就是一種不自信,一種退縮。無論競爭多么激烈、形勢多么嚴峻,遠也不要否定自己,不要懷疑自己。一個人的潛能是巨大的,這種潛能在遇到坎坷時,可能會被發揮到極致 ,只要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勝利就會屬于自己。
人生就如一條蜿蜒曲折的道路,只有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到達目的地;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人只能為自己釀造失敗的苦酒。因為成功遠不可能屬于膽小的人,只有披荊斬棘、乘風破浪的人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人生中,有不計其數的機遇在等著你,有信心的人能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相反,懷疑自我、否定自己的人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失去的機遇。在失敗時,妄自菲薄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沉,我們要學會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所在。前面的路雖然還很漫長,但只要我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就一定會寫下絢爛的人生篇章。
自我暗示,你可以做得更好
啥佛的心理學家曾經說過 :“ 我們的神經系統是很愚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 ,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所以,青少年朋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確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并有意識地找些事情來做,失敗了就向下一次成功努力。
哈佛MBA 的后一堂課——把自己“賣”出去
其實 ,這個世界上沒有的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有些人面對自己的劣勢,總是想辦法遮掩,害怕別人的嘲笑,這樣做往往適得其反。正確的態度是,坦然面對自己的劣勢,不有意掩飾,敢于挑戰自我,并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立目標,這樣就有可能避開自己的劣勢,更好地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從而為自己開拓新的人生。
告訴自己:只要去做,沒什么不可能
哈佛學子、成功學導師愛默生說:“相信自己能,便會攻無不克 。” 因為成功者從來不考慮失敗,他們的字典里也從來沒有放棄、不可能、辦不到、沒法子、成問題、行不通、沒希望、退縮 這些愚蠢的字眼。他們深深地理解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去做,沒什么是不可能的。
第 五 章 長大總會有點小情緒——學會管理好自己
哈佛校長的一次終生錯誤
享譽世界的斯坦福大學的誕生,竟然源于哈佛校長的一句嘲諷!從這一則故事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總是喜歡以貌取人,他們驕傲自大,因為一點點的成功就將別人的自尊踩在腳;他們往往眼高于頂,以致無法理性地看待問題,所以總是錯過即將到手的大好機會 。
籬笆上遠都有拔不掉的鐵釘孔
哈佛經濟學教授詹納斯·科爾耐說 :“我把人在控制情感上的軟弱無力稱為奴役。因為一個人為情感所支配,行為便沒有自主之權,而受命運的宰割。” 一 個渴望杰出的青少年,不應讓壞情緒控制自己,而是應該自己去控制壞情緒,成為情緒的主宰者。有些人常為一點小事而惱羞成怒,也有些人經常滿臉愁容,精神不振,這些壞情緒,直接影響人的生活和工作。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有這樣一條關于時間價值的格言 :“ Today I get through with nothing done is just the tomorrow the men who dead yesterday eager for。” ( 我虛度的今天,正是昨天去世之人所祈求的明天。)
時間,總是在我們眼前不經意地流走,而且不回頭。在時間面前,所有的榮辱得失變得黯然失色。生活中我們無數次看到:腰纏萬貫的富翁垂暮之時,寧愿散盡所有財富,欲換得多活幾分鐘卻已不能夠。時間,對于每個人而言,是公平的。時間對人們來說就好比一筆財富。如果你不懂得珍惜,將錢用來買對你毫 無價值的東西,起初你不會有所察覺,因為你的財產還有很多。但是,等到有一天,當你發現這筆財產已經被耗費得所剩無幾時,想要再珍惜它就已經太晚了!財富的消耗還能引起我們的警覺,因為它是一種有形的東西,但是,時間卻看不見、摸不著,是一種無影無形的東西,如果你不時時提醒自己,它就消逝了,而且根本不會引起你的警覺。
在人生的道路上, 你停步不前時 ,有人卻在拼命趕路 。也許當你站立的時候,他還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趕 ,但當你再一回望時,己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為,他已經跑到你的前面,需要你來追趕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 ,要不斷向前,不斷超越。“要學會管理時間”,因為是否善于管理時間將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成敗。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冷靜
哈佛公共政策學教授伊萊恩· 凱瑪克曾經說過:“做自己感情的奴隸比做暴君的奴仆更為不幸。”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這時候如果不保持冷靜,不克制自己的沖動行為,就會為此付出代價。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少年朋友會經歷越來越多的事情,有許多事會讓你感到興奮、喜悅,也會有許多事令你感到沮喪,甚至憤怒。這時你需要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干萬要記住表達情緒一定要分清場合。
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怒火肆意地放縱,就等于是燃燒我們自己有限的生命。很多有智慧的人和有成就的人,都曾經反復地告誡人們,千萬不要被憤怒左右。何如此自討苦吃呢?畢達哥拉斯說:“憤怒以愚蠢開始 ,以后悔告終。”生命很短暫,我們要去實現與追求的美好事物實在是太多了,你有時間和精力耗費在生氣這件事情上嗎?人一旦處于憤怒的狀態,就難以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做錯事的概率就大大地增加了。所以,當你在心煩意亂時,不妨讓自己安靜下來,不去想困住我們的難題,而去想象一下夏日夜晚的星空,多么安詳、多么寧靜、多么璀璨。冷靜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品格。我們受挫時要保持冷靜—在冷靜中鎮定,在冷靜中反省,在冷靜中堅強,在冷靜中撞擊出新的火花 ;成功時更需要冷靜一一在冷靜中成長,在冷靜中清醒 ,在冷靜中尋找新的起點 ,確立新的目標。
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對然的事,要輕快地去承受。” 這句話至今仍被哈佛人引用。它并不是教人屈從于命運,它的意思是,對于自己不能改變的事實,不妨以平常心對待。
如果你改變不了過去,那你可以改變現在。因為拋棄了不要的包袱,生活才會更美好。人生如此短暫,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生活呢?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著你去珍惜。不要回頭,努力向前吧!前面的世界是很精彩的。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那你可以改變自己。但是,沒有人能夠遠快樂、幸福地過每一天,也沒有人能夠很容易就坦然面對自己的堅強和軟弱。經歷和磨難,讓我們成熟;寬容和愛,讓我們幸福;理解和信任,讓我們心安。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等到某天重新回頭看待自己的人生時,我們會覺得一切都變得云淡風輕了。
哈佛人堅持認為:接受并適應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是以積極的心態來“解讀”面臨的事實;就是將思緒的情感轉移到其他可為的方面上去。如果我們為自己的意志力量所無能為力的事情而煩惱,那無異于自尋煩惱,作繭自縛,以致自裁。面對無奈的事實,悲憤痛苦不如坦然接受。的確,在某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向人生的暴風雪低頭。如果不問境況與之硬拼,只能算是匹夫之勇,不僅容易心情郁悶,而且還可能毀滅自己。但這低頭不是對人生拼搏的勸降,而是一種等待、順應 、迂回、替代或超越的人生策略,目的在于戰勝風雪,更好地生存下去,求得長遠的發展。
第 六 章 積極樂觀一一擁有好心態才有好未來
不幸是人生好的大學
即刻行動,自己為自己創造機遇
第 七 章 如何做一個會說話 、 懂交際的 “團隊人”
沒有的個人,只有的團隊
信任,結交摯友的黃金法則
學會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第七章 如何做一個會說話 、懂交際的 “團隊人”
會贊美的人走到哪里都受歡迎
學會傾聽一一會說的不知會聽的
寬容與原諒一一人際交往課上的重要內容
學會分享:分享越多,收獲越多
第 八 章 遠的N0.1,讓成為一種習慣
哈佛畢業生“可怕”的氣質
在每年的畢業典禮上,哈佛大學的校長都會這樣告誡學生:“不管你們在校時多么,畢業后都會是一個零,都是一張白紙,在社會的被潮中,唯有那些具有氣質的人,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哈佛校長所說的“”,不僅是在一個團體中充當著核心的角色,同時還能夠通過言行指引團體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從公司角度上來看,這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體現;從人格上來看,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人格魅力。
在將近一百年前的南極探險中,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曾經受困于冰海兩年,在不可能得到任何營救的情況下 ,率領他的探險隊和船員奮力求生,后28 人竟然無一傷亡。這樣的“ 壯舉”在高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恐怕也算是一個奇跡,而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只能用偉大來形容了。
1914年秋天,沙克爾頓的探險船被冰凍在南極邊緣動彈不得;1915年夏天,探險隊被迫棄船步行求生;1916 年春天,探險隊在望中由沙克爾頓等6人駕駛一條救生艇駛向南喬治亞島求救;16天后,沙克爾頓登陸南喬治亞島南岸,步行穿越高山與冰原抵達北岸,終于找到了捕鯨站和挪威籍船長;1916年8月,沙克爾頓搭乘挪威捕鯨船返回,全體隊員獲救。在乘坐救生艇駛向南喬治亞島的航程中,船員輪流值班,沙克爾頓要求每個船員在開始值班前需要喝一杯熱牛奶。面對著茫茫的冰海,前途一 片渺茫,可是船員始終能夠保持士氣,靠的就是隨船攜帶的一只小煤油爐,每天提供的一頓熱餐 、一杯熱牛奶,還有沙克爾頓給予船員們的堅定的信念 。在沙克爾頓率領小分隊駛往南喬治亞島之前,曾經秘密寫下一張紙條交給一位留守船員,相約 20 天后如果他還沒回來就打開看 。紙條上寫著:“ 我一定 會回來營救你們,如果我不能回來,那我也已經盡我所能了。” 而事實上 ,由于多次嘗試失敗,沙克爾頓 4個月后才帶領營救船趕回,他登上岸看見的是,留守隊員們毫發無損,而那張紙條卻始終沒有被打開過 。一位船員告訴他:“ 因為我和剩下的船員直到那時仍然堅信沙克爾頓會成功 ,他不會丟下我們不管。”這既是一場足以被載入史冊的航行,又是一個處逢生的故事,從 1914 年8月 1 日起航到 1916 年 8 月 30 日救出所有隊員,它一共歷時兩年零1個月。盡管從原本探險南極的計劃來看,這是一次失敗的旅行 ,但不能否認的是,它是人類歷史上英勇和頑強斗爭的典范。當時整個探險隊的生存希望幾乎為零,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 ,沙克爾頓仍然保持隊員的士氣,維系團隊精神 。這種處亂不驚的氣質以及臨危不懼的堅毅和誠信,仍是當今社會要學習的榜樣 。
故事中沙克爾頓的氣質著實讓人欽佩,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 擁有氣質的人,不僅是在一個團體中充當著核心的角色,同時還能夠通過言行指引團體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務。事實上,在任何一個團隊中,總有某一個人充當著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夠被團隊認可,并指引著團隊的某一些決策和行動。我們可以把這種人所具備的人格魅力稱為:“氣質”。具有這種氣質的并不一定是高層的管理者,在任何一個團隊中,小到幾個人組成的辦公室,大到一個集團,總會有一個人具有說服他人、引導他人的能力。美國歷史上威望高的羅斯福總統說過這樣的兩句話:“一位佳的是一位知人善任者。而在下屬甘心從事其職務時,要有約束力量,切不可插手干涉他們。”同樣身為總統的理查德·尼克松也說過:“我有一個原則,就是拒做別人可以做的決定。的條原則就是只做該做的大決定,不要把自己搞得瑣事纏身,不要把自己變成問題。”
哈佛畢業生都有一種“可怕”的氣質,他們明白一個道理:不事事包攬,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該辦的事,這是一個領導備的氣質。這樣的領導才會輕松而游刃有余,向世界奉獻杰出的成就。
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很多人認為,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各個都是飽學之士,他們的知識,已經足以讓他們應對某個行業的需求。但哈佛人不這樣認為。在哈佛人看來,學校里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完全要靠自己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與學校相比,社會是一本更大的書,需要不斷地翻閱。
在哈佛圖書館里有這樣一句訓言 :即使現在,對手也在不停地翻動書頁! 如今變化越來越快的社會,你隨時隨處都會遇到競爭對手。哈佛的教授們常對學生說:“面對對手,你不能躲避,更不能后退,而要迎著對手向前。但是,在競爭的過程中,你也要時刻保持警圈。你不能止步,因為對手時時都在前進,稍不留神,就會被他甩到后面。” 要時刻保持競爭力 ,就要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不斷挑戰自我 ,讓自己更進一步。很多成功者都是以此來激勵自己,不斷向前的。
德國設計中心主席彼得·扎克說:“在人生的這場游戲中,你要擁有生活和學習的熱情,吸收能夠使自己繼續成長的東西來充實你的頭腦。” 如果一個人不能持續學習的話,就會被社會淘汰。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在美國,半數以上的勞工技能在5 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 7-14 年。在工程界,畢業 10 年后所學的知識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25% 。因此,懂得隨時隨地補充能量,擁有一種學習心態才能夠積極自信。
在哈佛大學學習,訓練和作息安排得非常緊張,學生沒有時間去消遣和從事個人愛好。在殘酷的競爭條件下,昔日的成功己不再是吹噓的資本。在哈佛人的理念中 ,落后就意味著死亡。緊張的節奏從人學的天一直持續到后一天。所以,他們要做的就是 ,向著目標勇往直前,不給對手以趕超的機會。兩屆奧運會奪取14 塊金牌的成績,讓菲爾普斯有了外星人的稱號 。“很多人都說你是從外星來的,才能游得這么快 ,你是怎么看的 ?” 菲爾普斯顯然還不適應中國主持人的玩笑方式 ,他竟然很認真地解釋起自已的身世之謎:“我不是外星人,我與大家一樣都來自地球 …1. 93 米的身高,79 公斤的體重,肩寬腰窄,上肢長下肢短 ,盡管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身體優勢 ,這位游泳天才仍然將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勤奮。“我游得快是因為我努力。”自學游泳以來 ,早上 5 點鐘起床訓練是他雷打不動的定律。在過去的7 年里,他僅有5天沒有下過水 。“ 圣誕節是肯定要練的 ,過生日也要下水兩次。” 這是教練鮑勃·鮑曼在一次訪談中透露的。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努力,菲爾普斯才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 。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成功是不會光顧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的 ,苦練內功、不斷學習是一個成功者不可或缺的品質。要想比對手跑得快 ,你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你與對手的基本條件幾乎是相等的 ,要想在競爭中勝出,你唯有多付出,多努力,要一直保持在對手的前方,哪怕這種只是一小步 ,只要你在前,你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對此,哈佛人的觀點是,每一次都盡力超越上次的表現,很快你就會超越周圍的人。
第 九 章 從哈佛畢業 ,所有學生都會帶上這些品質離開
熱忱一一哈佛學子成功的秘訣
專注一一成功者和失敗者之間大的差別
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心理學和神經學的科學家也發現,人的大腦只有在持續不間斷地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才能發揮佳功能,只有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取得佳的效果。專注于某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到好 ,總會有不尋常的收獲。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將有限的精力同時分散在好幾件事情上,就有可能一事無成 ,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所以,想成大事者就不能把精力同時集中于幾件事上,只能專注于其中之一。只有專注 ,才能將手頭的工作做得好。
責任一一敢于擔當才能成就大事
自律一一只有強者才能做到遵紀自律
1986 年 ,哈佛大學建校350 周年 ,校方準備將校慶與畢業典禮同時舉行, 并邀請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參加盛典并講話。此前在哈佛大學300 周年校慶時,羅斯福總統參加過慶典。這次邀請里根總統出席,也是為學校爭輝的事情 ,但沒想到里根總統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哈佛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或許在很多大學看來 ,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哈佛一直以來都堅持以學術水平為標準來聘任教授和授予榮譽學位稱號。為了大學學術聲譽的尊嚴,哈佛大學的董事會、校長、教授會斷然拒了里根總統的要求,里根也因此沒有參加哈佛的350 周年校慶活動。在政治化、商業化的熏染下,哈佛大學以其高度的自律精神,堅守了自身的原則,也更顯出了其偉大 。哈佛教育學生,在社會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如果一個人不能自律,那就是一種軟弱的表現。
自律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尊重自己、自己塑造自己。一個能自我管理的人,是一個成熟的人,是一個為自己負責任的人。一個人要成就大的事業,就不能隨心所欲、感情用事,對自己的言行應有所克制,這樣才能使自 己的錯誤、 缺點得到抑制,不致鑄成大錯。高爾基說:“ 哪怕是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 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一個人要想成為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強者,成就一番事業,就需要對自己有所約束、有所克制。
哈佛學子約翰·肯尼迪也曾經說過:“ 一個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我們的民眾會放心把我們的國家都交給他嗎?”一個人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戰勝自己。天底下難的事莫過于駕馭自己,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斗爭。你應該有戰勝自己的感情,培養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如果任憑感情支配自己的行動,就會使自己成為感情的奴隸。
有一個叫比爾的間諜被敵軍捉住以后,他立刻裝聾作啞 。任憑對方用怎樣的方法誘問他,他都不為威脅 、誘騙的話語所動。后,審問的人也許故意和氣地對比爾說:“好吧,看起來我從你這里問不出任何東西,你可以走了。”這時,比爾會怎樣做呢?很多青少年朋友一定以為他會立刻帶著微笑,轉身走開。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
作為一個很有經驗的間諜,比爾知道只要他一跨步,就意味著他會暴露自己的身份,死亡的危險馬上就會降臨 。所以比爾依舊呆立著不動,仿佛他對于那個審問者的命令,完全不曾聽懂似的。原來,審問者是想以釋放他來觀察他的聾啞是否真實。因為一個人在獲得自由的時候,常常會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從而暴露自己隱瞞的事實。但是比爾聽了審問者的話依然毫無動靜,仿佛審問還在進行,審問者終于相信他確實是個殘廢人,說:“ 這個人如果不是聾啞的殘廢者,那一定是個瘋子了!放他出去吧 !” 就這樣,比爾以他有的自制力使自己免遭了一劫。
一個善于自律的人,即使處在危險和緊張狀態時,也不會輕易為激情和沖動所支配,不意氣用事,能夠保持鎮定,克制內心的恐懼和緊張,做到臨危不懼,忙而不亂。如果我們沒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就會缺乏忍耐精神,既不能管理自己,也不能駕馭別人。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也曾提出這樣一個真理 :如果一個憤怒的人開始辱罵、嘲笑你 ,不管是不是公正 ,你都需要記住 ,如果你抱著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心理去報復對方 ,那么,你的心理就會由對方控制 ,也就意味著對方控制了你。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有著自律心態的人,在辱罵和嘲笑面前保持冷靜與沉著 ,那么,你依舊維持著正常的情緒,保持著應有的理智,對方會驚訝地發現,你用來對付他的武器是他所不熟悉的,因此,你很輕易地就能控制了他,也比對方更容易成功。
誠信---169 個兒子來認爹
尊重一一尊重他人是對自己大的愛妒
細節一一差距,往往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
第 十 章 不拋棄、不放棄,苦難是 人生修煉的高學府
你遭遇過 1850 次的拒嗎
曾經的哈佛學子比爾 ·蓋茨認為 ,巨大的成功靠的不是力量而是韌性。如今社會的競爭常常是持久力的競爭,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往往能夠成為笑到后、笑得好的人,對于青少年來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要條件 ,半途而廢,淺嘗輒止,那么夢想遠只能是夢想。
尼采說:“當我們勇敢的時候,我們一點兒也不認為自己是勇敢的。” 有時候,內心畏懼是因為我們總是不斷地逃避問題。其實,當我們試著改變自己的內心,讓內心變得強大起來時,就會驚訝地發現,克服挫折不過如此,它容易得就像是跨過一道門檻。但是,如果總是任由內心畏懼而不去改變,那么,我們將失去許多成功的機會 ,因為幸運總是降臨在那些有著強大內心、堅韌精神的人身上。
困境中要學會忍耐
作為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如今已經是美國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總裁的約瑟夫, 受邀回到母校為哈佛的新生做一次演講。在演講中,約瑟夫談到自己成功的經驗時 ,這樣告誡大家:“在困境中,要懂得忍耐,注重積累,看似折磨、煎熬你的環境,卻總能歷練出后的強者。”
走出困境,要從內心突破
哈佛大學的教授告訴學生們 :當一個人長期面對困境無法擺脫的時候 ,他的內心很容易沾染上“習得性無助”,他就會給自己的心筑起一道遠無法逾越的墻,他會堅信自己無能為力,放棄了任何努力 ,后導致失敗。習得性無助 ,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當一個人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失敗結果歸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時候,一種彌散的 、無助的和抑郁的狀態就會出現 ,自我評價就會降低,動機也減弱到低水平,無助感也由此產生 。
生活中有許多人處于這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他們曾經屢屢去嘗試成功,但是往往事與愿違,屢屢失敗。幾次失敗以后,被“撞”怕了,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再去嘗試,不再用曾經的熱情去追求成功,而是自覺降低標準。即使原有的一切限制已經消失,他們已經習慣于自我設定的高度,不再去嘗試沖刺新的高度。
在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
在哈佛的校園里,有這樣一句經典的格言:“在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將看到更美麗的彩虹。” 哈佛學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因為他們相信: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這一次的拒就是下一次的贊同,這一次皺起的眉頭就是下一次舒展的笑容,今天的不幸,往往預示著明天的好運。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望,主要表現在自己的放棄上,這種放棄多是因為對自己的不信任和感到自卑,往往沉不住氣 ,在沒有嘗試或是剛剛開始嘗試的時候便認為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跨越眼前的障礙或是克服那個難題。 比如,你可能很喜歡數學,在數學方面也有一定的天賦,但是可能就因為兩三次比較糟糕的數學成績就輕易地否定了自己,對數學產生了恐懼,不再認真去鉆研它,甚至可能放棄對這門學科的學習。當中考沒有考好,沒有升上重點高中時,你就可能認為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子了,于是在新的學校里馬馬虎虎地學習,甘心做一個中等學生。你還可能會因為父母離異,對生活失去信心,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發生偏離。你總是認為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殊不知,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是缺少抗挫折能力的表現,如果你輕言放棄,長大后也將甘于平庸,畏畏縮縮度過一生,甚至更為凄慘 。
哈佛的心理學家認為,有80% 的人在望還沒有到來的時候就望了,而剩下的人中,又有80% 的人在望到來的時候望了,只有極少數的人,可以在令人望的時刻還能保持一種頑強的生命力。就是這些極少數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后攀上了成功的高峰。在望的時候再堅持一下,你的堅持會讓望生出希望。哈佛的一位大學者說:“ 苦難是一所學校 ,真理在里面總是變得強有力。” 每一個渴望成功的人都需要在其中接受教育。歷經風雨的洗禮,生命才能煥發別樣的光彩。盧梭在《埃米爾》一書中說 :我的一生中曾有過短暫的得意,幸運的時刻,它們幾乎都沒有給我留下持久的回憶,相反,在那些艱苦的歲月里,我卻總是滿懷溫馨、甜美的感情為受傷的心靈抹上香膏,將痛苦化為歡樂,而把當時的苦和累忘得一干二凈。在苦難和挫折面前,只有成功者才不會被它們壓倒,也正是他們在苦難中學會了堅持,所以苦難成為了他們通向成功路上的一張“ 通行證”。
第十一章 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 8 句箴言
閱讀:無論走到哪兒,隨身攜帶一本書
哈佛大學占地154公頃,隨處可見紅磚圖書館。在哈佛人看來,書就是生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哈佛大學,每個人都是一座圖書館!
思考:睡前五分鐘向自己提出問題
選擇:比汗水更重要的是選擇的智慧
財商:哈佛大學的堂經濟學課
因為他們從小就明白,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這種不同的金錢觀。窮人是遵循“工作為掙錢”的思路,而富人則是主張“錢要為我工作”。正如哈佛教授在強調財商重要性時,常會這樣對他的學生們說:智商可以讓你聰明,但不能使你成為富有的人;情商可幫助你尋找財富,賺取人生的桶金;但只有財商才能為你保存這桶金,并且讓它增值。比爾·蓋茨可以說是哈佛學子中著名的一位。作為曾經連續 13 年蟬聯世界財富冠軍,這位中途輟學的哈佛學子對財富有著不一樣的認識。比爾·蓋茨同其他人一樣喜歡財富 ,追逐財富,為此 ,他耗費了大量精力和心血。但是,對于他所擁有的財富,比爾· 蓋茨卻表現出了獨的見解,他曾表示:“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 ,我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比爾·蓋茨很少關心金錢的問題,也不過問自己股票的漲跌。當有朋友向他“求經”時,他總是說:“當你有了1 億美元的時候,你就會明白錢只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簡直毫無意義。”其實,這恰恰顯示了這個哈佛學子的獨財商:財富只是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體現,而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該用的地方。
哈佛大學作為全球造就億萬富翁多的大學。哈佛商學院也被譽為“總經理搖籃”,培養了微軟、IBM等一個個商業神話的締造者。哈佛之所以能在商業方面培養出這么多杰出的人才,這不僅僅得益于哈佛對智商、情商的教育,更應該歸功于它培養和提高學生財商方面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哈佛大學 ,每一個聽過經濟學的學生,在堂課上都能接觸到兩個概念 :一是花錢要區分“ 投資”行為或“消費”行為;二是每月先儲蓄30% 的工資,剩下的才進行消費。哈佛教授會告訴學生,投資是可以給你的未來帶來收益的行為,消費則不然。簡單地說,兩個同學甲、乙,他們手上現在有50萬美元,同學甲買了一套房子,而同學乙買了一輛名車,數年之后,同學甲的房子不斷增值,有可能增值到 80 萬美元,而同學乙的二手車,10 萬美元可能也無人問津。當然也不排除,房子會貶值的可能性。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投資行為可以讓手上的錢得以升值,而消費行為則會讓我們的錢貶值。因此,哈佛教授就會引出了第二個概念,就是每月先儲蓄30% 的工資,剩下的才進行消費。哈佛大學的堂經濟學課和巴菲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只要記住三句話。句話,每月儲蓄30%的工資,先儲蓄,后消費;第二句話,一定要投資,并且要求投資年綜合回報率要在 10% 以上;第三句話,持之以恒,不論是儲蓄還是投資,需要堅持10年以上。那樣我們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巴菲。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人類百分之七十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而人們在處理金錢時,卻往往意外的盲目。”所以我們在擁有高智商、高情商之后,更應該擁有高財商,從現在開始就學會理財,學會投資,為10年、20年后,做一個富人時刻準備著。
借力 :遠都不要獨自用餐
鍛煉 :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
創新:創造他人需要卻表達不出來的需求
感恩:在任何地方,對任何人、任何事說聲 “謝謝”